臺灣文學經典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由來已久。根據黃儀冠教授研究,戰後臺灣在1950-2010年間即有183部改編自臺灣文學的電影上映。經典者如侯孝賢改編黃春明的《兒子的大玩偶》、楊立國改編鍾肇政的《魯冰花》等,膾炙人口。而在近年,臺灣研究逐漸成熟,政府及民間單位積極推行以影像帶動經典文學閱讀、推動文學IP(Intellectual Property)授權及媒合的文化政策,催生不少新的作品與經典。今年2023年夏季講座擬邀請文學研究者,針對臺灣文學影視改編及原著作品進行介紹、對話,題材兼及歷史記憶、性別認同、語言文化、推理偵探、階級、現代主義美學等多元面向。希望邀請讀者大眾共同探索影視改編新趨勢,藉由文學與影視跨界共振迸發的迷人魅力,讓藝術更深入生活,讓大眾更親近臺灣文學。
一、5/13(六) 那些月老在窗外看海的日子:臺灣文學影視改編的發展與回顧
陳國偉(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優聘副教授兼所長)
二、5/20(六) 現代主義與鄉土敘事的雙重變奏:七等生及其影視改編作品
黃儀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暨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三、5/27(六) 當代臺灣日治時期「文學劇」的興起
陳允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四、6/04(日) 跨世紀的傷痕記憶:白先勇小說改編影劇
莊宜文(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五、6/10(六) 小說與電影的和而不同:從黃春明〈蘋果的滋味〉改編談起
謝世宗(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六、6/17(六) 消失是真正的存在?——談《天橋上的魔術師》之跨域改編與創作
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