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墨跡能跨越千年,一卷拓片攜帶整座石碑,一架皇家書櫃則珍藏文明光輝。本系列講座邀請四位專家,結合藏家珍本、金石拓片、敦煌卷子、四庫全書等本館之特藏品項,帶領民眾穿越拓片的黑白世界、嗅聞古書的紙墨幽香、親炙敦煌卷子的千年餘韻,並走進天祿琳琅的皇家秘藏。一起在字裡行間,穿越千年時光;在紙背後,尋回文化的靈光。另特別安排修護師教授中西式手工書縫製,千萬不要錯過~
講座場次:
8/30 (六)14:00-16:30
傅月庵/掃葉工房主持人
主題:靈光往何處去?—從傳播的本質看藏書文化的變遷
地點: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三樓國際會議廳
9/20 (六)14:00-16:30
許雅惠/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主題:拓片—墨印下的黑白無常
地點: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三樓國際會議廳
9/27 (六)14:00-16:00
鄭阿財/南華大學退休教授 暨 敦煌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主題:千古瑰寶話敦煌—藏經洞傳奇與大唐文化魅力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集賢廳(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 888 號)
10/18 (六)14:00-16:00
陳宜柳/藝流工作室主持人
主題:手作場 ─ 中西式線裝書縫製
地點:多媒體意實驗中心(100台北市中正區秀山街4號 德立莊14樓)
11/1(六)14:00-16:30
曾紀剛/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助理研究員
主題:天祿琳琅—清代皇家善本特藏
地點: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三樓國際會議廳
※公務人員及教師全程參與者可獲學習時數認證,需要者請於報名時填寫身分證字號。
※搭配講座辦理,於講座結束後進行摸彩贈書及現場簽書活動,歡迎參加。
- 時間
- 講座主題
- 報名/詳細資訊
-
【演講摘要】
1.文字出現的意義:經驗傳承與資訊傳播。
2.書籍的重要性:從資訊到知識,從實用到審美。
3.藏書文化的形成:知識就是力量,文明需要傳承。
4.書籍商品化與藏書文化的關係。
5.千古未有之大變局:網路的出現與紙本書的衰頹,到底誰在與紙本書為敵?
6.結語:有了網路,還需要藏書嗎?如何藏?
【作者簡介】
傅月庵,本名林皎宏,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專業書人,先後投身出版產業上中下游,曾任出版社總編輯,二手書店總監,現任「掃葉工房」主持人。
樂在閱讀,志在編輯,並經常提筆為文,分享書籍的美好。勇於跨越各種技術障礙,思索出版的形式與可能。近年致力籌辦「清風似友:台北古書拍賣會」,再現紙本價值。著有《生涯一蠹魚》、《蠹魚頭的舊書店地圖》、《天上大風:生涯餓蠹魚筆記》、《我書》、《書人行腳》、《冊頁流轉》(合著) 、《一心惟爾:生涯散蠹魚筆記》、《閉門讀書:生涯似蠹魚筆記》、《父子》等繁簡體作品。
全程參與者,將提供公務人員研習時數3小時。
-
【演講摘要】
拓片是中國特有的金石藝術形式,透過濃淡均勻的墨色,印下石碑上的鐫刻文字或古器上的裝飾紋樣。將拓片加上題識鈐印,裝裱成軸、成卷、成冊,便成為一件古雅可愛的書齋點綴。拓片忠實地傳達出石碑古器的造型與紋理,將體積巨大、不便移動的石碑變成隨處可展開欣賞的藝術作品;拓片也是原件的「替身」,讓更多愛好者可以入手欣賞獨一無二的古物。本演講介紹拓片這種藝術形式的起源與發展,從宋代金石藏家的提倡與奠基,到清代創作者結合繪畫的多樣嘗試,帶領聽眾認識並學習如何欣賞這種特別的藝術形式。
【作者簡介】
許雅惠,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史系博士。研究古代中國的物質文化,特別是「三代」元素的再興與印刷圖籍所扮演的角色。也致力於學術知識的推廣,參與創辦「歷史學柑仔店」網站。於海內外發表中、英、日學術論文二十餘篇,著有《三代遺風:古代中國物質文化中的復古》並主編《歷史學柑仔店1》。
全程參與者,將提供公務人員研習時數3小時。 -
【演講摘要】900年敦煌藏經洞偶然的發現,近七萬號的千古寫本重見天日,震鑠中外,快速形成一門新興漢學;而鳴沙山、月牙泉、九重樓的地標,飛天、反彈琵琶、唐人寫經的形象,更成熱搜的Logo。莫高窟的開窟,藏經洞的封閉、發現流散始末,中古文化活化石的文獻瑰寶,都是津津樂道膾炙人口的傳奇。本講座特挑選最能真實展示大唐社會生活風貌的寫卷,逐一解說其千年風華及所具的文化魅力。此外,本次演講國圖特別提供館藏國寶高仿真隋大業四年的〈大般涅槃經〉寫卷,以供解說寫卷形式與結構,並讓參加者親炙體驗摩娑千年寫卷的快感。
【講者簡介】
鄭阿財教授於敦煌學、中國佛教文學、俗文學及域外漢文文獻等領域耕耘近50年,累積深厚的學術成果與研究能量,並與國內外敦煌學學者保持密切交流,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興大學、中正大學、南華大學教授及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主任,亦擔任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委員、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著有《敦煌佛教文獻與文學》、《見證與宣傳——敦煌佛教靈驗記研究》、《敦煌佛教文獻與文學》、《敦煌佛教文學研究》等書。
*本場次於故宮南院(嘉義縣太保市)舉行
*全程參與者,將提供公務人員研習時數2小時。 -
配合本次秋季講座主題,特別邀請「藝流文物維護工作室」資深修護師,
介紹中、式線裝書的裝幀特色,並實際進行中、西式各一冊之手工書實作,
完成之手工書可自行帶回,本次手作坊全程免費,限額30名。
全程參與者,將提供公務人員研習時數2小時。 -
【演講摘要】
把「清代」、「皇家」、「善本」、「特藏」這四個詞組合在一起,便造就了中國古代藏書史上最輝煌的異數──「天祿琳琅」。這是第一次由帝王意志創建、以國家名義宣告:歷代古籍中的珍稀善本,等同於藝術精品;而將古書視為藝術品納入蒐集、鑑別、編目、典藏的行列當中,正是乾隆皇帝大規模整理宮廷傳藏各類型古物的起點。皇帝的書架上,到底都放著哪些好書?講者將分享近年研究發現的有趣線索,重新解讀「天祿琳琅」在清代宮廷藏書史上的意義。
【講者簡介】
曾紀剛,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長期從事故宮古籍研究、典藏管理、展覽策畫等相關工作。主要研究興趣為:中國古籍版本學、目錄學、清宮藏書研究、《四庫全書》研究。近年撰有〈古籍「開化紙」印本新考〉、〈文淵閣《四庫全書》「不全」說〉、〈「天祿琳琅」藏書史事補證〉等學術論文。
全程參與者,將提供公務人員研習時數3小時。
(02)2361-9132#405 特藏文獻組 莊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