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11年冬季閱讀講座:西方女作家的多重宇宙
國家圖書館冬季將辦理「西方女作家的多重宇宙」講座,邀請西洋文學領域學者介紹西方女作家及其作品,講座介紹作家及主題包含安·萊絲、勃朗特姊妹、艾蜜莉.狄金生、瑪格麗特.愛特伍、維吉尼亞.吳爾芙及阿嘉莎·克莉絲蒂,歡迎一般民眾及有興趣之專業人士參加。

活動期間:111年11月5日起至112年1月14日
場次時間:週六14:00~16:30
地點: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1樓簡報室
報名網址:https://actio.ncl.edu.tw
活動網頁:https://actio.ncl.edu.tw/111_winter
洽詢電話:國家圖書館(02)23619132分機233(洪小姐)
主題書展:國圖閱覽大廳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 Lam Research 科林研發
時間
講座主題
報名/詳細資訊
  • 時間 111/11/05 14:00
    ~
    111/11/05 17:00
    講座主題 《夜訪吸血鬼》中的女性多元思維:愛、死亡與永恆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夜訪吸血鬼》中的女性多元思維:愛、死亡與永恆


    《夜訪吸血鬼》的故事背景在美國舊金山與紐奧良兩地,這兩個城市都是美國既陰森又繁華墮落的地方,晚上漫步在舊金山街上,可發現酒吧擠滿不少人喝酒聊天,酒吧中隱約襯托出人們想解放自我的氛圍。舊金山與紐奧良皆可視為充滿藝術文化的城市,但同時本身有帶有頹廢與墮落的氣氛,這樣的背景剛好符合Vampire出沒氛圍,作者安‧萊斯(Anne Rice)選擇此兩地鋪陳她的Vampire傳說,充滿這種多元矛盾的人生態度。
    延續德古拉(Dracula)傳奇,Anne Rice 刻劃Vampire 內心世界的掙扎,從永恆、死亡到愛情,呈現兩性及多元性別的角色。作者自己五歲的女兒因為Leukemia死後,嚴重酗酒,之後開始動手寫這部Vampire小說,探討死亡、永恆與愛的議題,紓解內心悲痛。當面對親人或是愛人死亡,內心的悲痛是很難紓解,有時希望用一切代價來換取死亡。Vampire其實就是呈現這種渴望:將光明的靈魂交出,換取黑暗中永恆的生命。
    繁華與陰森的對比、Vampire性別的多元性、性與愛的交接、死亡與永恆的拉扯,展現了女性作家的多重世界與多元思維。

    主講人:陳超明

    陳超明教授,美國佛州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主攻十九世紀英國小說、二十世紀美國文學及大眾文學。
    現任致理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講座教授。曾任教政治大學,擔任英文系主任、外語學院院長及公企中心主任,並曾任教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及創意產業博士班講座教授,教授文學導讀及創意產業研究。
    2022年創辦台灣國際人才發展協會,並擔任首屆理事長,致力於培養台灣國際人才。十多年來在台東、高雄、新竹、苗栗等地偏鄉學推動「教得少、學得多」,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法,主張「教會取代教完」。並於全省5個縣市推動國小、國中、高中的雙語教育,此外,也協助多所大學進行EMI(全英語授課)計畫。
    陳教授出版40多本英語學習、文學、企業管理及雙語教育等書籍,並受邀至國內外企業、政府部門進行語言學習、管理與文學等演講,廣受歡迎。在漢聲電台主持廣播節目,曾獲得兩座廣播金鐘獎(最佳節目編撰、最佳文教節目主持人)。

  • 時間 111/11/19 14:00
    ~
    111/11/19 17:00
    講座主題 羅曼史的祖師奶奶:勃朗特姐妹的作品及其前世今生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羅曼史的祖師奶奶:勃朗特姐妹的作品及其前世今生

    十九世紀英國女作家姐妹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和艾蜜莉.勃朗特的《咆哮山莊》,堪稱羅曼史的祖師奶奶。《簡・愛》的模仿者極多,窮困但有骨氣的女家庭教師、神秘的大宅院、最終成為上流階層的女主人,從維多利亞・荷特的《米蘭夫人》到瓊瑤的《庭院深深》,《簡・愛》的影子清晰可辨。《咆哮山莊》的後代也不遑多讓,包括張愛玲的劇本《魂歸離恨天》,日本女作家水村美苗的《本格小說》,以及近年熱門的《暮光之城》。本演講將追蹤這兩本名作驚人的譜系,包括翻譯、影視、改寫及續作等,討論其深受喜愛的原因。

    主講人:賴慈芸

    賴慈芸,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研究系博士,師大翻譯所教授。著有《翻譯偵探事務所》、《譯難忘:遇見美好的老譯本》等書,並主編論文集《台灣翻譯史:殖民、國族與認同》。從事翻譯多年,譯有《嘯風山莊》(科技部經典譯注計畫)、《愛麗絲鏡中奇遇》等經典小說,以及多種繪本和青少年小說等。著譯作曾獲金鼎獎、開卷翻譯類十大好書獎、讀書人最佳童書等;研究論文曾獲宋淇翻譯研究論文紀念獎評判提名獎。



  • 時間 111/12/10 14:00
    ~
    111/12/10 17:00
    講座主題 艾蜜莉・狄瑾蓀詩中之多重宇宙與生態異想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艾蜜莉・狄瑾蓀詩中之多重宇宙與生態異想

    此演講針對十九世紀中美國新英格蘭詩人艾蜜莉・狄瑾孫詩作中,觸及自然與異國地理、生態與哲思上之描述與想像做初步探究。雖然艾蜜莉・狄瑾蓀一生極少出遊,其詩作中充滿對自然與地理空間與宇宙之多重想像。此講座將放置此詩人之詩作在其當代東西方文化交流、以及美國帝國殖民擴張的文化背景下,作為關注與切入點,探究其詩作對多重宇宙與異國生態異想之描述。此講座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簡述詩人家庭時代背景,以及其年少時與友人書信往返,觸及自然生態的部分,同時聚焦於其至美國東部大城旅遊經歷之描寫。第二部分近一步探究其詩中運用西方思想傳統中之東方主義,對異國生態與空間想像之描寫。第三部分則針對其詩中,對自然與異域空間它者發想的哲思,探究其對自然界中之多重宇宙以及異地空間之描寫,與十九世紀美國地理版圖擴張上所產生之生態意義與文學關聯性。

    主講人:許立欣

    許立欣目前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英文系,學術專長以艾蜜莉・狄瑾蓀研究,浪漫主義研究,生態志異研究評論,十九世紀跨文學與文化研究,以及台灣當代新詩研究為主,其著作發表於與艾蜜莉・狄瑾蓀以及浪漫主義研究之相關重要國際期刊。目前本人擔任國際艾蜜莉・狄瑾蓀協會理事之ㄧ,預計於2025年於台灣舉辦艾蜜莉・狄瑾蓀與生態相關之國際會議。

  • 時間 111/12/17 14:00
    ~
    111/12/17 17:00
    講座主題 愛特伍《使女的故事》中的惡托邦想像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愛特伍《使女的故事》中的惡托邦想像

    加拿大女作家愛特伍享譽國際。她的惡托邦 (或反烏托邦) 小說《使女的故事》從1980年代想像21世紀美國變成極權父權的社會,女性失去基本人權,卻仍以各種方式進行抵抗。本場演講將介紹《使女的故事》中的惡托邦想像。討論的層面包含小說對父權和極權的描寫與批判,對文學傳統和極權社會的影射,對女性主義的反思,小說的手法和後設的結尾安排,以及小說對當代的意義等。

    主講人:劉亮雅

    劉亮雅是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碩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曾擔任2006-2008年台大外文系主任。獲得2014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主要研究台灣當代文學與文化、英美二十世紀文學、後殖民理論、女性主義理論、同志理論。著有《後殖民與日治記憶: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2020),《遲來的後殖民: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2014),《後現代與後殖民: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專論》(2006),《情色世紀末:小說、性別、文化、美學》(2001),《慾望更衣室:情色小說的政治與美學》(1998),Race, Gender, and Representation: Toni Morrison’s The Bluest Eye, Sula, Song of Solomon, and Beloved (2000)。與人合著《台灣小說史論》(2007);主編、導讀《同志研究》(2010)。曾編譯、導讀《吳爾芙讀本》(1987),導讀、審定《海明威》(1999)、《康拉德》(2000)、《吳爾芙》(2000),導讀《簡愛》(2013)。

  • 時間 112/01/07 14:00
    ~
    112/01/07 17:00
    講座主題 美麗佳人吳爾芙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美麗佳人吳爾芙

    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集美麗、智慧與矛盾於一身,既是纖細憂鬱、帶著維多利亞貴族氣息的現代主義小說家,也是反父權、反戰的女性主義先鋒。本演講將聚焦於吳爾芙1928年的奇幻小說《歐蘭朵:一部傳記》,看她如何跨越時空、跨越性別,精彩展演意識流的小說技巧、傳記的嘲諷文類、性別的狂野想像與酷兒的情慾流動。

    主講人:張小虹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女性主義理論與文學、台灣文化與影像研究。著有《文本張愛玲》、《張愛玲的假髮》、《時尚現代性》、《假全球化》、《在百貨公司遇見狼》、《怪胎家庭羅曼史》、《性帝國主義》、《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性別越界: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等學術專書。另有文化評論集《資本主義有怪獸》、《情慾微物論》、《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與散文創作《身體褶學》、《感覺結構》、《膚淺》、《絕對衣性戀》、《自戀女人》等。



  • 時間 112/01/14 14:00
    ~
    112/01/14 17:00
    講座主題 偵探女王阿嘉莎·克莉絲蒂:密室的真相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偵探女王阿嘉莎·克莉絲蒂:密室的真相

    1920至1940年間是偵探小説的所謂【黃金時期】,代表作品為阿嘉莎克莉絲蒂所創作的「是誰幹的?」(whodunit)經典偵探犯罪小說。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説回歸以「線索/謎團為主軸的經典路線,多將場景設置在上層階級雲集的封閉空間,比如鄉下莊園,高級郵輪,東方快車等,所有綫索與可能嫌犯皆在同一個密室,而聰慧但外表笨拙的偵探在犯罪結束之後以推理與邏輯破案。克莉絲蒂的人物角色講究禮儀舉止,散發某種和諧、懷舊、秩序井然的特權氛圍,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承平黃金時代的縮影。她的偵探小説結構成熟、情節技巧完美高超、主題層次豐富又不濫情,將偵探/犯罪文學推向理性與寫作技巧的高峰。

    本演講首先以克莉絲蒂的上層社會出身切入,進而探討克莉絲蒂對偵探文學的傑出貢獻,且以【東方快車謀殺案】與【尼羅河上的謀殺案】爲例分析其作品的重要特色,最後討論克莉絲蒂作爲一個女性作家如何面對偵探文學的男性化理性崇拜的挑戰。

    主講人:陳音頤

    陳音頤,國立政治大學英文系特聘教授,專長十九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文學及英美大衆文學。獲得中華民國科技部外文學門傑出研究獎,政大研究特優獎,在歐美一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專書數本,并擔任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監事長,理事等。

活動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