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21春天讀詩節「情為何物──歷代愛情詩詞導讀」


愛情是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愛情也是文學作品中永恆的主題。中國古代,愛情詩歌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周朝《詩經》一書裡便有愛情詩篇的蹤跡,不論在〈國風〉或是〈小雅〉都有相當經典的作品,三百篇以降,漢魏六朝的樂府、古詩,唐詩、宋詞、元曲,以迄明清時期的民歌等,可謂一脈相承,綿延不絕。古人用浪漫唯美的筆觸,抒寫世間的生死絕戀,時至今日,讀來依然盪氣迴腸、感人肺腑。而詩中溫柔婉約、智慧雋永的詞彙亦值得後世人作為書寫的典範。

為鼓勵大眾閱讀詩詞,領會詩詞中探求至愛的真諦,同時提升鑑賞詩詞意境之美的能力,110年特規劃春詩講座以愛情為題,邀請知名學者蒞館演講,帶領大家一同進入詩詞的洞天福地,深掘優美動人的詩詞寶藏。


時間:週六下午 2:00~4:30 

地點: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報名網址:https://actio.ncl.edu.tw/

活動網頁:https://actio.ncl.edu.tw/110_spring
推薦閱讀書單:https://bit.ly/37sAKMB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
活動同時以直播方式進行:國圖影音專區
公務人員及教師全程參與者可獲研習時數3小時(需要者請於報名時填寫身分證字號)
搭配講座辦理,於講座結束後進行摸彩贈書及現場簽書活動,歡迎參加。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變化,本館保留變更活動權利,內容如有調整,請以本館網頁公告為準。報名及報到規定如下:
1.本活動入場採實聯制,只開放線上報名,不受理現場報名。報名成功後,當日報到時須持有效證件身分證、駕照、護照、健保卡等可辨識是本人之照片之任一證件,經主辦單位確認後入場;如有未提及之國家之法令申辦之有效證件,可辨別是為持證本人亦可。如無前述之證件,主辦單位將取消報名者入場資格。
2.讀者入場前須配合戴口罩、量測體溫及酒精消毒,活動進行中並須全程戴口罩。未戴口罩及拒絕體溫檢測者,一律禁止入會場。


時間
講座主題
報名/詳細資訊
  • 時間 110/02/20 14:00
    ~
    110/02/20 16:30
    講座主題 第一場2/20 顏崑陽教授主講「揭開層層外衣,讓愛情回歸原初的人心——活活潑潑閱讀先秦男女情詩」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介紹

    先秦男女情詩絕大部分就在《詩經》的「十五國風」。「十五國風」總共160篇,其中寫到男女情愛或婚姻關係的詩歌大約80幾篇,比例很高。
    你會如何閱讀這些情詩呢?跟隨漢儒閱讀嗎?他們怎麼詮釋,你就怎麼接受;漢儒早已為這些情詩披上政治與道德兩層外衣,歷經千年都還裹在身上。
    或者,跟隨宋儒閱讀嗎?宋儒反對漢代《毛詩》的「詩序」,就把政治外衣剝下來;但是,道德外衣還是緊緊裹著。許多男女真心相悅而幽會的情詩,只要不合禮教,就被朱熹宣判為「淫奔」。
    或者,跟隨近現代《詩經》學者們閱讀嗎?有些學者喜歡套借西方理論,換掉政治與道德外衣,卻改穿文化人類學、民俗學、宗教學等,看似古老卻很時髦的西裝。從原初人心所發出的男歡女愛,有些被看作巫女與男祝背著神靈發生不正常的關係。
    一部經典,歷代各有詮釋,各為它披上不同式樣的外衣,卻沒有一件外衣絕對合身。既然歷代各有詮釋,那麼最適宜的閱讀態度就是換了新時代,就應該換個新腦袋、新心靈,才能讀出新意義。
    這時代,不是漢代,不是宋代,也不是元明清。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古人夢想不到的新世界;閱讀先秦的男女情詩,能不能揭開那層層外衣,讓愛情回歸原初的人心,剔除附加在原典的各種後設知識,而活活潑潑的閱讀這些真情實感的詩篇!


    主講人介紹

    顏崑陽,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任輔仁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兼擅古典詩詞、現代散文、小說創作與中國古典美學、文學理論、老莊思想、李商隱詩、蘇辛詞、一般古典詩詞學、現代文學批評等。曾獲聯合報短篇小說獎、中國時報散文獎、中興文藝獎章古典詩獎、中國文藝獎章現代散文獎、九歌八十九年度最佳散文獎。著有《顏崑陽古典詩集》,短篇小說集《龍欣之死》,現代散文集《手拿奶瓶的男人》、《智慧就是太陽》、《小飯桶與小飯囚》、《窺夢人》等十餘種;學術論著《莊子藝術精神析論》、《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反思批判與轉向》、《詮釋的多向視域》、《詩比興系論》、《學術突圍》等十餘種。



  • 時間 110/03/13 14:00
    ~
    110/03/13 16:30
    講座主題 第二場3/13 吳旻旻教授主講「分離,因而更懂得愛——談漢代愛情詩」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介紹

    漢代詩歌有兩種類型,一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樂府詩,一是「婉轉附物,怊悵切情」的古詩。同樣描寫愛情,前者洋溢強烈的戲劇性:熱戀時「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失戀時「拉雜摧燒之」;後者流淌雋永的抒情性:「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蔓生著欲言又止的思念。但不論古詩或是樂府詩,最耐人尋味的是「不得相見」與「未能相守」的情境,「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在悠長的時間與遼遠的空間下,愛情是逐漸淡薄還是厚實?「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轉身離開,是對愛情的放棄還是堅持?讓我們優游於漢代詩歌的字裡行間,重新體會詩意的美好,思索愛情的本質。


    主講人介紹

    吳旻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開設「中國文學史」、「楚辭」、「文學數位應用與實作」、「文學編輯的當代型態與數位實作」等課程。研究領域包括楚辭、辭賦、漢代文學與文化,著有《香草美人與文學傳統》,學術論文〈「框架、節奏、神化」:析論漢代散體賦之美感與意義〉、〈漢畫像石「車馬出行圖」之帝國想像〉、〈器物上的「新」面貌:王莽時期度量衡、銅鏡、錢幣的文化觀察〉、〈從巫祝祠禳到文學靈視—重探《楚辭》〈招魂〉〉等。

  • 時間 110/03/20 14:00
    ~
    110/03/20 16:30
    講座主題 第三場3/20 蔡瑜教授主講「談陶淵明的夢幻之情與理性之愛」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介紹

    陶淵明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人之祖,他所創造的桃花源家喻戶曉,成為世人心中永恆的樂園。然而,他的感情世界讀者卻所知甚少,是陶淵明基於隱私諱莫如深,還是後人景慕賢哲未敢追問?本次講座將與閱聽者共同探尋陶淵明的感情世界,解析他如何在田園生活躬耕之暇,縱放詩人的浪漫情思,馳騁想像,毫不掩飾自身對於美好愛情的熾烈想望,以及求之不得的自處之道。他又如何在孤獨寂寞的隱逸處境中,寄寓自身對於貧賤夫妻最深摯的期待。以此邀請閱聽者共同品賞陶淵明的夢幻之情與理性之愛,體察他面對生命真誠無偽,一任自然的態度。


    主講人介紹

    蔡瑜,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捷克查理大學客座教授。主治六朝及唐宋詩學,特別關懷身心與自然的相互關係,究心於詩歌體式的韻律美感。深覺一生最幸福之事是和詩歌結下不解之緣;最幸運之事是中年以後懂得親近自然。著有《高棅詩學研究》、《宋代唐詩學》、《唐詩學探索》、《中國抒情詩的世界》、《陶淵明的人境詩學》、〈王昌齡的身境論〉、〈重探謝靈運山水詩——理感與美感〉等。


  • 時間 110/03/27 14:00
    ~
    110/03/27 16:30
    講座主題 第四場3/27 歐麗娟教授主講「唐詩中的婚姻與愛情」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介紹

    愛情有多種面貌,有待每一個人的命名,給它具體的生命,而比起杜麗娘式的強度、速度,更有價值的其實是廣度、高度與深度。那麼,婚姻一定是愛情的墳墓嗎?請看王維三十喪偶後終身不再娶,李白陪著妻子去求仙尋道,杜甫則在老瘦的妻子身上看到絕美,都帶給我們完全不同的答案。那麼可以試想:孔子懂不懂得愛情?


    主講人介紹

    歐麗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多年來從事唐詩、《紅樓夢》、中國文學史的研究。

    著有《杜詩意象論》、《唐詩的樂園意識》、《詩論紅樓夢》、《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唐代詩歌與性別研究:以杜甫為中心》、《大觀紅樓(綜論卷)》、《大觀紅樓(母神卷)》、《唐詩的多維視野》、《大觀紅樓(正金釵卷)》、《紅樓一夢:賈寶玉與次金釵》等書,並編撰《唐詩選注》、《大唐詩魁:李商隱詩選》、《李商隱詩歌》、《驚豔唐詩》、《歐麗娟品讀古詩詞》。

    曾獲台大「傑出專書獎」與「傑出教學獎」、「2015全球開放教育聯盟傑出教學者獎」等。

  • 時間 110/04/10 14:00
    ~
    110/04/10 16:30
    講座主題 第五場4/10 劉少雄教授主講「我思君處君思我——談唐宋情詞的一種思念模式」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介紹

    顧敻說:「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李清照也說:「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蘇東坡則說:「我思君處君思我」。離愁別恨是人間相對的憾事,要從當事人兩方面著眼才能呈現出它真實的面貌。詞中常用對面寫情的手法,呈現「兩地相思」的狀況。那是一種獨特的思念模式─現實裡彼此相距遙遠,而想像中卻仍有共感;自己想念遠方的人,相信對方也正思念自己。所謂「我思君處君思我」,那是一種對人間情誼極為信任的精神,透過由己而及人的方式,將心比心,傳達了形體相離而情意卻相通的理念。這樣不斷呼喚著心中的那份情,讓人在寂寞的旅途中,不至於全然感到孤單、失落與無助。這看似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但也是支撐自己願意努力前進的憑藉,而在艱難的人世中多一點正向的力量,不是值得肯定的嗎?這是唐宋詞情陰柔中有著韌性的一種表現。


    主講人介紹

    劉少雄,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專研唐宋詩詞及東坡文學。著有《東坡詞‧東坡情》、《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經典‧東坡‧詞》、《一闋詞‧一份情──唐宋詞的情感世界》等書。

  • 時間 110/04/17 14:00
    ~
    110/04/17 16:30
    講座主題 第六場4/17 鄭文惠教授主講「禮教/情教・女體/國體・性別政治:元明的愛情詩」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介紹

    禮教/情教・女體/國體・性別政治:元明的愛情詩


    主講人介紹

    鄭文惠,國立政治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文學院「數位人文中心」主任、「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副主任、「歷史與思想數位人文實驗室」主持人、「中國近現代思想及文學史專業數據庫(1830-1930)」主持人、《東亞觀念史集刊》(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in East Asia)及《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Journal of Digital Archives and Digital Humanities)編輯委員、臺灣數位人文學會理事、政治大學高教深耕「東亞文化傳統及其現代轉型」國際拔尖計畫總主持人、「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共同主持人、教育部「數位人文社會科學創新人才培育計畫」協同主持人等。

    著有《文學與圖像的文化美學――想像共同體的樂園論述》、《詩情畫意――明代題畫詩的詩畫對應關係》、《錢選》、《王紱》、《大唐詩傑:杜牧詩選》、《歷代詩選注》(合著)等書,及古典詩歌、詩書畫理論、圖/文的互文性研究、遺民詩畫、漢畫像、晚明文學性版畫、近代畫報、溥心畬詩畫、世變與樂園、文學地景與記憶認同、觀念史∕概念史、數位人文等百篇論文。主編《東亞觀念史集刊》(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in East Asia)、《革命.啟蒙.抒情――中國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學思錄》、《中國書道傳習彙編》系列叢書、《寇培深詩聯集》、《金川詩草百首鑒賞》等書。

    曾任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及跨文化研究中心訪問學人,並應邀至哈佛大學、羅格斯大學、海德堡大學、捷克科學院、日本關西大學、國際日本文化研究院、韓國江原大學、韓國翰林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福建師範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馬來亞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進行有關敘事文學、書法文化美學、文學與圖像的互文性、遺民詩畫、從遺民到後遺民的時間地理政治學、桃花源歷史地理政治學、視覺文化與中國近現代畫報、中國近現代報刊與文化研究、觀念史∕概念史與數位人文研究講座或演講。
  • 時間 110/04/24 14:00
    ~
    110/04/24 16:30
    講座主題 第七場4/24 洪淑苓教授主講「現代情詩中的溫柔與疼痛」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介紹

    喜愛現代詩的朋友,一定讀過鄭愁予〈賦別〉:「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詩人的語氣平靜舒緩,說的卻是分手的景況,帶著疼痛的感覺。而夐虹〈懷人〉卻寫著:「最美的語音像最美的花瓣∕夢中,落我一身衣裳」原來,溫柔軟綿的情話就像落英繽紛,讓人懷著好夢睡去。溫柔或疼痛,都是現代詩人對愛情的精心描摹,藉以引發讀著的共鳴。本次演講,將以溫柔與疼痛做為兩大主軸,介紹現代詩人鄭愁予、林泠、夐虹、席慕蓉、楊牧、陳黎、顏艾琳、馮青、林婉瑜等,如何描寫愛情中的相遇、相知、思念、離別,或是被愛刺傷、勇敢出走等,和詩人共享其中的甜蜜與憂傷,以及因為情感的歷練而昇華的人生。


    主講人介紹

    洪淑苓,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曾任臺大藝文中心創制主任、臺大臺文所所長與合聘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訪問學者、美國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訪問教授、德國海德堡大學交換教授。曾獲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獎、臺大學術專書優良獎、科技部人文專書出版獎助等,以及文學創作獎:全國學生文學獎、臺大現代詩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北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詩歌藝術創作獎與2016年度「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著有學術專書《思想的裙角——台灣現代女詩人的自我銘刻與時空書寫》、《20世紀文學名家大賞:徐志摩》、《現代詩新版圖》、《在地與新異——台灣民俗學與當代民俗現象研究》、《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牛郎織女研究》等。並有現代詩集《尋覓,在世界的裂縫》、童詩集《魚缸的貓》與散文集《騎在雲的背脊上》等。

※ 活動相關問題洽詢電話:02-23619132#722 國際標準書號中心陳小姐,或 E-mail: chenyi@ncl.edu.tw ※

活動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