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次詳情
第三場3/5 蕭麗華教授主講「禪意的唐詩」

主題介紹

隋唐時期,佛教傳入中土已經超過六百年,不僅佛典完備,佛教信仰更是普及社會各階層。唐代詩賦取士,詩歌高度發展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唐詩也成為中華文化的文學經典;佛教禪宗更是中國化,深入文人圈,此時是文士禪林化、僧人文士化的高峰。佛教經典中有詩偈,特別是產生於中土的禪宗詩偈,自然有著文人格律詩的走向,文人入山林習禪,詩歌也自然帶著禪意。總之,唐代不論僧俗,詩歌都有著大量的禪理與禪趣。

初唐的李峤、沈佺期、宋之問都曾向北宗禪神秀大師問道;盛唐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王昌齡等都過過佛教生活,寫過不少禪趣盎然的詩篇;安使亂後,韋應物、劉長卿和大曆十才子都以習禪入詩;中唐的白居易、柳宗元、劉禹錫、元稹更是外儒內佛的居士;晚唐李商隱、杜牧佛教的影響也相當突出。四唐詩人與佛教結下或深或淺的因緣,產生大量的禪詩。特別是僧人,中唐以下有大量的詩僧族群,他們的詩更是禪味十足。

本單元講題將精選詩僧與文士的禪詩,分析其中的禪趣,並與禪宗發展的歷史合一來欣賞不一樣的唐詩。以禪意的唐詩,為當代鬱悶人心帶來清涼境界。


主講人介紹

蕭麗華,臺灣苗栗人,1958年生,1992年臺大中文所博士。

曾任元智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心理輔導中心主任,後任臺大中文系教授、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臺大中文系副主任、《臺大佛學研究中心學報》主編、《臺大中文學報》主編、現代佛教學會第四屆理事長、中國唐代學會第九屆理事長。2005年為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短期訪問學人,2009年為捷克查理士大學短期訪問學人,2012年為京都大學短期訪問學人,2015年為京都立命館大學短期訪問學人。現任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國語日報《古今文選》主編。

學術專長有:東亞漢詩、中國詩學、佛教文學、文學理論、教育等。主要研究領域為詩歌與禪學,除1986年完成師大碩士論文《論杜詩沈鬱頓挫之風格》、1992年完成臺大博士論文《元詩之社會性與藝術性研究》外,尚有《古今詩史第一人--杜甫》、《道心禪悅一詩佛--王維》、《唐代詩歌與禪學》、《「文字禪」詩學發展的軌跡》,新文豐出版社2012年出版、《從王維到蘇軾──詩歌與禪學交會的黃金時代》,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東亞漢詩與佛教文化之傳播》,新文豐出版社2014年出版。散文集《佛光,文學之道》,我己文化出版社2019年、主編古典詩集《佛光中文吟社詩草》,我己文化出版社2020年出版、區域文學《蘭陽飲食文學食單》,松根出版社2021年出版。

散篇論文有〈試論王維宦隱與大乘般若空性的關係〉、〈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髮--唐人宴坐詩析論〉、〈禪與存有--王維輞川詩析論〉、〈李白青蓮意象考〉、〈出山與入山--李白廬山詩的精神底蘊〉、〈唐代僧詩中的文字觀〉、〈佛經偈頌對蘇東坡詩的影響〉、〈杜甫「詩史」意涵重估〉、〈從莊禪合流的角度看東坡詩的舟船意象〉、〈中日茶禪的美學淵源〉、〈中國佛教文學史建構方法芻議〉、〈全唐五代僧人詩格的詩學意義〉、〈髑髏文學:空海和尚的九相詩研究〉、〈山嶽與修行:弘法大師山居詩研究〉等五十餘篇。

近五年國科會專題計畫案有:「從敘事學的角度看杜詩的紀傳性」、「東坡詩中的佛經意象」、「唐宋茶禪詩歌研究」、「詩僧的形成及其在文學歷史上的意義」、「佛學對唐宋詩學的影響及其重要議題」、「唐詩對日本平安前期漢詩的影響」、「《維摩詰經》與中國文學」、「《「和尚家風」與宋代禪宗寺院禪茶的關係》」、「《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文學實踐》」、「〈《中國佛教文學史》建構的方法論與起源論〉」、「六根互用與蘇黃茶禪美學的關係」等。

活動時間 2022/03/05 14:00 ~ 2022/03/05 16:30
報名時間 2022/01/19 ~ 2022/03/02
講師
活動地點 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參加對象 一般民眾
活動類別 主題活動
活動場次 3
學習性質 實體
學習類別 文學
活動費用 0
是否額滿 未額滿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
協辦單位
名額(人) 397/400
學位學分
數位時數 0
實體時數 3
聯絡資訊 承辦人姓名:林小姐
Email : icanlin@ncl.edu.tw
承辦人電話:02-2361-9132分機727
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