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5月30日(六)
講題:新世代原住民作家揹起的一座座山林
講者:沙力浪(作家)漢名趙聰義,1981年生,布農族,成長於花蓮卓溪鄉中平Nakahila部落。曾經就讀於元智大學中文系,畢業於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所,目前在部落成立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做為田野工作的空間。文學創作曾獲得2000、2001、2011、2013、2015年原住民文學獎,2008、2011年花蓮縣文學獎,2011、2013年教育部族語文學獎。著有《笛娜的話》、《部落的燈火》、《祖居地•部落‧人》。
與談人:陳芷凡(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現任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清華大學原住民資源中心諮詢委員、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世界南島暨原住民族中心」執行委員。曾任北京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所訪問學人、山海文化雜誌社編輯。研究領域為族裔文學與文化、臺灣原住民族文獻、十九世紀西人來臺踏查研究。專著有《臺灣原住民族一百年影像暨史料特展專刊》(2011);共同編著有The Anthology of Taiwan Indigenous Literature:1951-2014 (2015)。近年關注文學作品如何表述原住民族在現代化、都市化、基督宗教改宗以及性別平權等議題建構多重的文化身分,以此思考原民振興的可能。
講座介紹:1920年是臺灣新文學運動的起點,當時臺灣作家初嘗試以白話文創作,至今已經一百年基業。然而,臺灣原住民的漢語創作遲至1980年代才嶄露頭角。原住民作家的創作往往跳脫小我關懷,而與更大的原住民平權運動互為表裡,並透過筆尖抒發原住民長期遭受的剝削、歧視與自我認同難題。本場邀請原住民詩人沙力浪和清大臺文所陳芷凡教授擔任講者,分享臺灣新一世代原住民作家的創作關切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