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次詳情
第五場4/26 廖鴻基老師主講「與海生館合作場次:與海共生——臺灣魚漁文化」
請注意,本場次是於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屏東縣車城鄉後灣路2號)舉行,報名時請特別留意時間與地點。

9:00-10:30——大師講座
10:30-11:00——問答與抽書
11:00-12:30——參訪珊瑚護育中心與海龜中心

主題介紹

*臺灣由兩百多座島嶼組成,堪稱群島國家或海洋國家,擁有一流的海洋環境、海洋生態與海洋產業,我們社會深受海洋影響。

*臺灣魚類資源豐富,漁業發達,累積形成數百年的漁業文化。

*漁業文化為人類社會因為水域採捕經年累月所形成的水域生活及水域採捕智慧。

*我們社會重陸輕海,普遍分不清最普遍使用的各種基本漁法,失去了漁業文化回饋給島國社會的各種可能。

*魚文化為個人以及整個社會如何看待及對待魚這種水域生物的觀點與態度。

*漁業發達的臺灣社會大多仍以低層級的腸胃關係對待魚產,亂吃與亂採,除了造成魚源枯竭的後果,也留下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的偏差現象。

*臺灣社會普遍輕視漁業,也不懂得尊重在地球上已存活約五億年的魚類,不尊重、不珍惜,造成資源糟蹋。

*於是臺灣以魚漁為題材的研究或創作偏少。

*臺灣不缺魚,缺的是魚漁文化的提升。

*廣泛運用臺灣魚漁文化的養分,讓島國社會的視野延伸出海。

主講人介紹

廖鴻基,花蓮人,曾在沿海捕魚,1996年組成尋鯨小組,從事鯨豚海上生態調查;1997年規劃及推行賞鯨活動;1998年發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2022年任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理事長。2000年執行「墾丁鄰近海域鯨豚類生態調查計畫」;2001年隨遠洋魷釣船執行「臺灣遠洋漁業隨船報導」;2003年率團隊開船將臺灣繞一圈執行「繞島計畫」,讓臺灣社會的疆界意識從沿岸延伸到沿海;2005年隨貨櫃船執行「臺灣海運隨船報導」;2023-2025年執行「發現太平洋抹香鯨計畫」。目前為海洋大學兼任副教授,海洋大學駐校作家。多年海上生活,以海洋題材創作海洋文學作品30餘部,獲得一些文學、海洋文化、社會教育等獎項肯定。


活動時間 2025/04/26 09:00 ~ 2025/04/26 12:00
報名時間 2025/01/06 ~ 2025/04/24
講師
活動地點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屏東縣車城鄉後灣路2號)
參加對象 一般大眾
活動類別 主題活動
活動場次 5
學習性質 實體
學習類別 文學
活動費用 0
是否額滿 未額滿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
協辦單位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臺灣海洋教育中心
名額(人) 92/150
學位學分
數位時數 0
實體時數 3
聯絡資訊 承辦人姓名:潘先生
Email : chienwei@ncl.edu.tw
承辦人電話:02-2361-9132 分機722
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