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22春天讀詩節「舞雩歸詠春風香——詩歌閱讀的美好體驗」

曾點曾自敘理想生活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在閒適吟詠中涵養身心,沉澱性靈,享受詩歌帶給生命的滋養,勾勒出人生有詩歌相伴的美好體驗,引人無比嚮往。在中國文學長久脈絡中,詩歌是詩人言志託興、緣情體物的文學表現,其中寄寓了深邃情思,也反映了人生實境,在詩歌閱讀的過程中,作品、詩人與讀者的心靈共盪相感,不但為心靈帶來撫慰療癒,也讓生命得到昇華。在2022年的春天,讓我們走進各類詩歌文學世界,感受不同面向下詩歌閱讀的美好體驗。

 

時間:週六下午 2:004:30

地點: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報名網址:https://actio.ncl.edu.tw/activitydetails?uid=6&pid=324

活動網頁:https://actio.ncl.edu.tw/111_spring

推薦閱讀書單:https://actio.ncl.edu.tw/downloads?uid=6&pid=324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

活動同時以直播方式進行:國圖臉書與影音專區

※公務人員及教師全程參與者可獲研習時數3小時(需要者請於報名時填寫身分證字號)

※搭配講座辦理,於講座結束後進行摸彩贈書及現場簽書活動,歡迎參加。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變化,本館保留變更活動權利,內容如有調整,請以本館網頁公告為準。報名及報到規定如下:

1.因應COVID-19防疫指引,鼓勵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

2.讀者入場前須配合戴口罩、量測體溫及酒精消毒,活動進行中並須全程戴口罩。未戴口罩及拒絕體溫檢測者,一律禁止入會場。

時間
講座主題
報名/詳細資訊
  • 時間 111/02/12 14:00
    ~
    111/02/12 16:30
    講座主題 第一場2/12 顏崑陽教授主講「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中國古典詩中的「閒適」之美」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介紹

    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讀過嗎?詩人這時是什麼心情?

    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讀過嗎?詩人這時是什麼心情?

    王維〈終南別業〉:「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讀過嗎?詩人這時是什麼心情?

    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讀過嗎?詩人這時是什麼心情?

    杜甫〈江村〉:「自來自去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讀過嗎?詩人這時是什麼心情?

    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讀過嗎?詩人這時是什麼心情?

    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讀過嗎?詩人這時是什麼心情?

    蘇東坡〈溪陰堂〉:「白水滿時雙鷺下,綠槐高處一蟬吟。酒醒門外三竿日,臥看溪南十畝陰。」

    讀過嗎?詩人這時是什麼心情?

    王安石〈北山〉:「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讀過嗎?詩人這時是什麼心情?

    程顥〈偶成〉:「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讀過嗎?詩人這時是什麼心情?

    楊萬里〈閒居初夏午睡起〉:「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讀過嗎?詩人這時是什麼心情?

    詩人們這時的心情就是「閒適」;心靈沒有競逐,沒有壓迫,沒有拘束,沒有焦慮,沒有憂傷;只做「適性」、「適心」的日常生活閒事。

    「閒適」是古代士人們最覺享受的生活美趣;不用刻意安排,不用花錢購買,就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處隨心就可以享受到「自得其樂」或「與人同樂」的美趣。關鍵就在於此「心」;「心」須要以「減法」去修養。這與道家、禪宗的精神文化有關係。

    詩,就是從日常生活中發芽、生長出來的百花;能在日常生活中,品味到與權力、金錢、名位、錦衣玉食無關的「閒適」之美,即使不寫詩,也就是「生活詩人」了。

    在這資本主義社會,忙、盲、茫。我們缺少的只有一樣用錢買不到的珍品——「閒適」之美。邀請有「心」的人,隨我進入中國古典詩中,體會詩人們如何享受日常生活的「閒適」之美。


    主講人介紹

    顏崑陽,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任輔仁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兼擅古典詩詞、現代散文、小說創作與中國古典美學、文學理論、老莊思想、李商隱詩、蘇辛詞、一般古典詩詞學、現代文學批評等。曾獲聯合報短篇小說獎、中國時報散文獎、中興文藝獎章古典詩獎、中國文藝獎章現代散文獎、九歌八十九年度最佳散文獎。著有《顏崑陽古典詩集》,短篇小說集《龍欣之死》,現代散文集《手拿奶瓶的男人》、《智慧就是太陽》、《小飯桶與小飯囚》、《窺夢人》等十餘種;學術論著《莊子藝術精神析論》、《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反思批判與轉向》、《詮釋的多向視域》、《詩比興系論》、《學術突圍》等十餘種。

  • 時間 111/02/19 14:00
    ~
    111/02/19 16:30
    講座主題 第二場2/19 蔡瑜教授主講「陶淵明的田園之春」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介紹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田園詩人之祖,他離棄官場選擇田園作為實踐隱逸生活的場域,既「結廬在人境」又能「復得返自然」。他所開展的田園生活得以滿足人在大地上安居最基源的生存需求,諸如勞動、群居,並與天地和諧共存,使人與人、人與萬物獲致雙向的安立。在田園中的陶淵明,清和的氛圍總是包孕著他的身心,彼此互滲交融,形塑出他獨具的人格特質。本次講座將邀請閱聽者共同欣賞陶淵明的四言詩與五言詩,感受其如何在「靄靄停雲,濛濛時雨」的春日氣氛中思念親友;如何在和穆閒靜的春遊中,重現「風乎舞雩」的境界;又如何盛情邀集鄉村父老參與春節的野宴,實現他即事多欣、及時行樂的人境生活。唯有深入陶淵明田園詩的多元面向,方能理解他所構設的「桃花源」為何能夠歷久彌新成為千百年後大家共享的「桃花源」。


    主講人介紹

    蔡瑜,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捷克查理大學客座教授。主治六朝及唐宋詩學,特別關懷身心與自然的相互關係,究心於詩歌體式的韻律美感。深覺一生最幸福之事是和詩歌結下不解之緣;最幸運之事是中年以後懂得親近自然。著有《高棅詩學研究》、《宋代唐詩學》、《唐詩學探索》、《中國抒情詩的世界》、《陶淵明的人境詩學》、〈王昌齡的身境論〉、〈重探謝靈運山水詩——理感與美感〉等。

  • 時間 111/03/05 14:00
    ~
    111/03/05 16:30
    講座主題 第三場3/5 蕭麗華教授主講「禪意的唐詩」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介紹

    隋唐時期,佛教傳入中土已經超過六百年,不僅佛典完備,佛教信仰更是普及社會各階層。唐代詩賦取士,詩歌高度發展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唐詩也成為中華文化的文學經典;佛教禪宗更是中國化,深入文人圈,此時是文士禪林化、僧人文士化的高峰。佛教經典中有詩偈,特別是產生於中土的禪宗詩偈,自然有著文人格律詩的走向,文人入山林習禪,詩歌也自然帶著禪意。總之,唐代不論僧俗,詩歌都有著大量的禪理與禪趣。

    初唐的李峤、沈佺期、宋之問都曾向北宗禪神秀大師問道;盛唐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王昌齡等都過過佛教生活,寫過不少禪趣盎然的詩篇;安使亂後,韋應物、劉長卿和大曆十才子都以習禪入詩;中唐的白居易、柳宗元、劉禹錫、元稹更是外儒內佛的居士;晚唐李商隱、杜牧佛教的影響也相當突出。四唐詩人與佛教結下或深或淺的因緣,產生大量的禪詩。特別是僧人,中唐以下有大量的詩僧族群,他們的詩更是禪味十足。

    本單元講題將精選詩僧與文士的禪詩,分析其中的禪趣,並與禪宗發展的歷史合一來欣賞不一樣的唐詩。以禪意的唐詩,為當代鬱悶人心帶來清涼境界。


    主講人介紹

    蕭麗華,臺灣苗栗人,1958年生,1992年臺大中文所博士。

    曾任元智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心理輔導中心主任,後任臺大中文系教授、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臺大中文系副主任、《臺大佛學研究中心學報》主編、《臺大中文學報》主編、現代佛教學會第四屆理事長、中國唐代學會第九屆理事長。2005年為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短期訪問學人,2009年為捷克查理士大學短期訪問學人,2012年為京都大學短期訪問學人,2015年為京都立命館大學短期訪問學人。現任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國語日報《古今文選》主編。

    學術專長有:東亞漢詩、中國詩學、佛教文學、文學理論、教育等。主要研究領域為詩歌與禪學,除1986年完成師大碩士論文《論杜詩沈鬱頓挫之風格》、1992年完成臺大博士論文《元詩之社會性與藝術性研究》外,尚有《古今詩史第一人--杜甫》、《道心禪悅一詩佛--王維》、《唐代詩歌與禪學》、《「文字禪」詩學發展的軌跡》,新文豐出版社2012年出版、《從王維到蘇軾──詩歌與禪學交會的黃金時代》,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東亞漢詩與佛教文化之傳播》,新文豐出版社2014年出版。散文集《佛光,文學之道》,我己文化出版社2019年、主編古典詩集《佛光中文吟社詩草》,我己文化出版社2020年出版、區域文學《蘭陽飲食文學食單》,松根出版社2021年出版。

    散篇論文有〈試論王維宦隱與大乘般若空性的關係〉、〈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髮--唐人宴坐詩析論〉、〈禪與存有--王維輞川詩析論〉、〈李白青蓮意象考〉、〈出山與入山--李白廬山詩的精神底蘊〉、〈唐代僧詩中的文字觀〉、〈佛經偈頌對蘇東坡詩的影響〉、〈杜甫「詩史」意涵重估〉、〈從莊禪合流的角度看東坡詩的舟船意象〉、〈中日茶禪的美學淵源〉、〈中國佛教文學史建構方法芻議〉、〈全唐五代僧人詩格的詩學意義〉、〈髑髏文學:空海和尚的九相詩研究〉、〈山嶽與修行:弘法大師山居詩研究〉等五十餘篇。

    近五年國科會專題計畫案有:「從敘事學的角度看杜詩的紀傳性」、「東坡詩中的佛經意象」、「唐宋茶禪詩歌研究」、「詩僧的形成及其在文學歷史上的意義」、「佛學對唐宋詩學的影響及其重要議題」、「唐詩對日本平安前期漢詩的影響」、「《維摩詰經》與中國文學」、「《「和尚家風」與宋代禪宗寺院禪茶的關係》」、「《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文學實踐》」、「〈《中國佛教文學史》建構的方法論與起源論〉」、「六根互用與蘇黃茶禪美學的關係」等。

  • 時間 111/03/19 14:00
    ~
    111/03/19 16:30
    講座主題 第四場3/19 歐麗娟教授主講「近體詩之美」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介紹

    近體詩是無數的文化菁英經過數百年的藝術實驗,才終於發展出來的菁華,透過形式、結構、聲韻的打磨,把日常的一般感情昇華成為抑揚頓挫的文學藝術。其實「形式即內容」,形式與內容不但不矛盾互斥,形式絕不壓抑內容的表達,相反地,形式提升了內容,化平凡為神奇。

    我們將舉杜甫、李商隱等的相關名篇,對比李白、李賀等的樂府古風,一探格律與情思如何統一而達到完美的結合。


    主講人介紹

    歐麗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多年來從事唐詩、《紅樓夢》、中國文學史的研究。

    著有《杜詩意象論》、《唐詩的樂園意識》、《詩論紅樓夢》、《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唐代詩歌與性別研究:以杜甫為中心》、《大觀紅樓(綜論卷)》、《大觀紅樓(母神卷)》、《唐詩的多維視野》、《大觀紅樓(正金釵卷)》、《紅樓一夢:賈寶玉與次金釵》、《唐詩的多維世界》、《紅樓十五釵》等書,並編撰《唐詩選注》、《大唐詩魁:李商隱詩選》、《李商隱詩歌》、《驚豔唐詩》、《天光雲影共徘徊:歐麗娟品讀古詩詞(上、下)》。

    曾獲臺大「傑出專書獎」與「傑出教學獎」、「2015全球開放教育聯盟傑出教學者獎」、「2021年第四屆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典範通識教師獎』」等。

  • 時間 111/04/09 14:00
    ~
    111/04/09 16:30
    講座主題 第五場4/9 劉少雄教授主講「陰柔之美與不渝之情——談宋詞的美感特質」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介紹

    詞之為體,含蓄委婉,最具女性陰柔之美,宜於表達幽隱深微的情思。詞人所代表的是一種細膩、敏感的生命型態。追憶往事,流連光景,對於男女相思之情、風物年華之變化,詞人多出之以輕靈細緻的筆觸,寫入哀感,賦以真情,最能動人心魂,予人隱約淒迷之感。

    詞的抒情性,主要是以時空與人事對照為主軸,在情景今昔、變與不變的對比安排下,緣於人間情愛之專注執著和對時光流逝的無窮感嘆,美人遲暮、年華虛度、往事不堪、理想成空等情思遂變成詞的主題。而詞的體製,如樂律章節之重複節奏、文辭句法的平衡對稱,更強化了這種婉轉低回、留連反覆的情感韻味,極富催化感染的作用。

    因此,詞的情韻,就是一種冉冉韶光意識與悠悠音韻節奏結合而成的情感韻律,回環往復,通常是以吟詠「好景不常、人生易逝」之哀感和「此情不渝」的精神為主旋律。換言之,詞譜寫了一種情思與韻律糾結盤旋的情感節奏,這節奏主要是相對情境交錯激盪而形成的─外在時空對照人間情事,一方面是變化的體認,一方面是不變的執著,兩相對應,拉扯互動,便產生了抑揚頓挫,起伏不已的動能,性情因此而搖蕩,音聲隨之而激昂,遂譜成一曲曲婉轉動人的情詞。


    主講人介紹

    劉少雄,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臺大藝文中心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現任臺大中文系特聘教授。兩度榮獲臺大教學傑出獎,並獲頒教育部第八屆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

    專業領域:唐宋詞、東坡文學、古典抒情詩、詞學理論。

    重要著作:《南宋姜吳典雅詞派相關詞學論題之探討》、《以詩為詞─東坡詞及其相關理論新詮》、《詞學文體與史觀新論》、《讀寫之間─學詞講義》、《有情風萬里卷朝來─經典‧東坡‧詞》、《東坡詞‧東坡情》、《一闋詞‧一份情─唐宋詞的情感世界》等專書和新詩集《光年之外》。

  • 時間 111/04/16 14:00
    ~
    111/04/16 16:30
    講座主題 第六場4/16 羅麗容教授主講「簾幕重重,不鎖相思夢——談曲中的美感經驗」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介紹

    一、曲中的境界與弊病

    二、何謂美感經驗

    三、曲中的美感經驗舉例

    1.綠楊繫馬

    1)蛾眉淡了教誰畫

    2)相思嬾看帷屏畫

    3)繞清江買不得天樣紙

    4)簾幕重重,不鎖相思夢

    5)這思量起頭兒一夜

    2.風流調笑

    1)一半兒推辭一半兒肯

    2)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搥不扁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3)本是個結髮的歡娛,倒做了徹骨兒相思

    3.紙上功名

    1)得,他命裡;失,咱命裡

    2)榮華夢一場,功名紙半張

    3)功名半紙,風雪千山

    4.歇即菩提

    1)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

    2)車塵馬足中,蟻穴蜂衙內,尋取個穩便處閑坐地

    3)在官時,只說閑;得閑時,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樣看

    4)不貪不愛隨緣過,把世事都參破

    5.耕讀漁樵

    1)閒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

    2)閑來幾句漁樵話,睏來一枕葫蘆架

    3)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

    4)浪花中一葉扁舟,睡煞江南煙雨

    6.美感距離

    1)水流向牆頭,春拖在牆下

    2)人到愁來無會處,不關情處也傷心

    3)莫笑巢鳩計拙,葫蘆提一就裝呆

    4)好山有意常當戶,明月多情遠過牆

    尾聲

    補充一些戲曲方面的心得


    主講人介紹

    羅麗容,臺灣新竹人,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歷任各大學中文戲、劇場藝術系專、兼任教授,現任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所兼任教授。著有:《曲學概要》、《雨墨齋談曲》、《戲曲面面觀》、《清人戲曲序跋研究》、《中國神廟劇場史》、《文學理論》、《南戲.崑劇與臺灣戲曲》等專書,及期刊、學報、研討會論文數十餘篇,現代散文及各種評論文章二十餘篇。

  • 時間 111/04/30 14:00
    ~
    111/04/30 16:30
    講座主題 第七場4/30 陳義芝教授主講「在詩的無邊曠野——欣賞現代詩的多樣表現與表現原理」
    立即報名 展開

    主題介紹

        「人,詩意地棲居」。寫詩的人講究「詩意」,不寫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將「詩意」掛在口頭。「詩意」不是風花雪月、浮光掠影,詩意來自探索的不安,必須心有所困,經深思才能尋獲。如果對歷史的輪迴、社會的滄桑沒有感應,就沒有詩意可言。

      早年我談詩觀時,提到詩心。詩心是什麼?無非掌握生命中難言的枝節,像是飄飛在時間中的光影,從中發現了一些什麼。

          前年冬天我出版《無盡之歌》,自序提到:詩是我的尤麗狄絲(Eurydice),我希望自己不必回頭而她一直跟隨著我。

        〈在詩的無邊曠野〉,我的講綱大約是:

          1、現代詩的素養

          2、現代詩的多樣表現

          3、現代詩的台前幕後

        「多樣表現」將舉有代表性的名家詩作。「台前幕後」則講述自己的寫詩動機、構思過程,並分成六個主題舉例。


    主講人介紹

    陳義芝(1953-),生於臺灣花蓮,成長於彰化。1972年開始寫作。曾參與創辦《後浪詩刊》、《詩人季刊》;擔任《聯合報》副刊主任,並於輔仁大學、清華大學、臺灣大學等校兼任教職。2007年起應聘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專任,現為臺師大兼任教授,逢甲大學特約講座教授。詩集有英、日、韓譯本,論者稱許其詩作:堂廡闊大,視野遼遠,為當代焦點詩人。

※ 活動相關問題洽詢電話:02-23619132#727國際標準書號中心林小姐,或 E-mail: icanlin@ncl.edu.tw ※

活動記錄